患者咨询:以前有拇指外翻不是太严重,但是经常疼痛。今年四月做了手术,现在却比以前翻的更严重,比以前更加疼痛了,请问专家还能治吗?
厦边医院专家:你好,所述情况为拇外翻,拇囊炎,行手术治疗后四个月复发。现在术后已复发,而且较术前更为严重,疼痛明显,应该考虑二次手术治疗。建议去正规骨科医院,最好是手足外科治疗,如果当时做的软组织手术,则现在可以进行骨及软组织手术矫正。这样复发的几率则要低的多。平时注意:1选择穿合适的鞋子,如鞋跟不要太高,鞋头要宽松一些,使足趾在里面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压力,尤其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 2.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防止拇外翻恶化。3.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病情加剧。
拇外翻去除方式有两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拇外翻的非手术疗法:轻度外翻,疼痛较轻者。可按摩、搬动足拇趾向足内侧、理疗穿鞋合适,亦可在第一、二足拇趾间用棉卷垫起或夜间在足的内侧缚一直使足拇趾变直,同时在沙土上赤足行走锻炼足部肌肉或穿矫形鞋,平足鞋垫矫正平足。
拇外翻的手术疗法:适用于疼痛严重畸断足拇收肌并将其移植到第一跖骨颈外侧;除外侧子除滑囊及骨赘,重叠缝合内侧关节使其紧缩,以矫正跖骨内翻.
东莞长安厦边医院手外科专家介绍,拇指外翻即影响外观又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周围人的心情,所以患者也是比较难过和受伤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拇外翻的相关信息,在这介绍拇外翻的发病原因和相关的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1.遗传 拇外翻畸形的发生与先天性因素有关,约一半病例有遗传因素。Lake认为第1跖骨内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临床所见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内侧窄的楔形,致使跖趾关节向内倾斜。但在笔者一组76只足拇外翻中,仅9只足的第1跖骨内翻超过12°。按Carr的标准,第1、2跖骨夹角为9°,超过此标准者也仅一小部分,可见跖内翻不是先天的。此76足中有11只于McBride术后,第1、2跖骨夹角减少2°~4°,显然是拇外翻纠正后,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状作用减少,以及内收肌移至第1跖骨的影响。同时,拇外翻后,肌肉的弓弦状作用,必产生推跖骨向内翻的力量。
2.穿高跟尖头鞋 是拇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头鞋的前部为三角形,高跟站立时,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内,坚硬的鞋面迫使拇趾外翻并略外旋,小趾内翻略内旋,中间3趾近端趾间关节强度屈曲,跖趾关节和远端趾间关节过度伸直。
3.各种炎症 尤其是类风湿,常因关节破坏形成向外半脱位,呈拇外翻畸形。
(二)发病机制
由于拇长伸肌、拇长屈肌和拇收肌紧张牵拉,拇趾沿其长轴外旋外翻趾甲向中线,并继续加重。在内侧拇展肌和拇短屈肌内侧头及其内籽骨向外移位,失去外展作用,进而在外侧的拇收肌与拇短屈肌外侧头挛缩,外侧关节囊挛缩并增厚,拇趾向外半脱位,外侧籽骨变大,移于第1、2跖骨头之间,拇趾外翻推动第1跖骨内翻,使足横弓加宽,至跖骨头内侧被鞋帮挤压摩擦,发生拇囊炎,疼痛,进而第1跖骨头变大,形成向内侧突出的骨赘。由于拇收肌紧张劳损,足横弓变平,第2、3跖骨头向跖侧端塌陷,负重、摩擦致该处皮肤增厚形成胼胝。拇趾向外翻、挤压第2趾,占据2趾之位置,将2趾抬起与拇趾重叠,使2趾跖趾关节过伸,近端趾间关节屈曲,成为锤状趾,突出于拇趾与第3趾背侧,近端趾间关节背侧受鞋面摩擦、挤压,亦产生胼胝疼痛。
拇跖趾关节处于半脱位的位置,在长时间不正常应力的作用下,逐渐出现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变硬,更为疼痛。患者若出现这样的状况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治疗,避免承受不必要或者更多的痛苦。
————————【人性化服务 关爱健康】————————
东莞长安厦边医院人姓化医疗服务,享受轻松就诊,东莞长安厦边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亲情服务温馨化、全程导诊便捷化、预约就诊网络化、质量管理规范化、就诊环境舒适化”为主题的人姓化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全方位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东莞长安厦边医院是东莞长安百姓自己的医院,大大有别于传统概念医院,在这里——看病不再是件痛苦而麻烦的事情,而是对健康的塑造、对未来的负责、对自身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