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不大会关注引起病人得病及影响的社会、心理、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病人的需求与感受也可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被忽略,这些空白与“灰色地带”恰恰正是医疗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医疗社工)的使命所在。目前,我国已有十余家医疗机构相继出现了医疗社工,尽管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但毕竟让人们在弥漫药水味的医院里嗅到了温煦的人文气息。
医疗社工终转正
去年7月,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新近颁布的一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被首次载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至此,这个曾经在中国有实无名的行业,终于获得政府认可,正式成为一门新职业。我国的医疗社工也名正言顺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给医患之间搭桥,使他们彼此之间相处更融洽是医疗社工的分内之责。不仅如此,医疗社工还要承担起维护患者权益,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等职责。在日常工作中,这些工作被细化为这样一些内容:
比如,对住院患者的个人史、家庭情况和所在的社区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掌握患者存在的社会、家庭问题及问题的背景,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困难;对患者致残原因或病因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从而对涉及的政治、法律、经济、职业技能、生产劳动条件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适当干预;和有关病区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助医护人员解决他们在医学之外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如手术期间陪护,医疗费用的拖欠等事宜;和心理工作者密切配合,了解病人心理负担的起因,并对所涉及的家庭、社会问题积极加以解决;对住院病人进行职业康复评估与培训,为就业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等等。
和谐社会需要医疗社工
社会工作者是代表弱势群体说话的,讲求公正,是问题解决医生。社会工作者介入医疗领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主任说,今后在治疗中,超出医疗本身的因素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是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疗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患者和亲属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如果发生矛盾也需要有人去调解处理。
一些医生也表示,国外医疗社工的发展已有上多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医疗社工在医院里必不可少,而且他们和医院各部门,和社区配合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社会工作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需要大家去不懈努力。